17、18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贵族们通过打开一个个好奇阁(Cabinet of Curiosities),触摸和欣赏着让他们瞠目结舌的外部世界,这些旅行带回的战利品成为他们的谈资和骄傲。这种私人式收藏、亲密式鉴赏、个人化导览,演变为今天了解博物馆的第一课。
原来,如今宏大的建筑、浩瀚的藏品、多元的体验、精致的展陈,亦是由一个个打开好奇阁的瞬间开始的。
时至今日,我们无数次瞥见自己不仅拘泥于对艺术远眺的姿态,而是将自己放置在第一视角,抱着与艺术家“成为朋友”的心态去聆听和对话;我们也不简单地满足于对望,而是细嗅着创作时的气氛、光影、氤氲;有时观众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共同书写诗篇、编织梦境、合作共创。博物馆亦不会在我们离开后关上大门,而是通过虚拟空间,传送和建立一个艺术与文化的云端,继续滋养着观众。
(资料图)
科技,这一在21世纪举足轻重的词语,在博物馆世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和多元的角色,它甚至是连通我们身体感官的桥梁,让我们去触摸、体验、参与、诉说......在博物馆中,既有具备辅助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科技应用,如感应式灯光、温湿度智能调节、个性化语音导览、互动式介绍等,它带来便捷、生动、有趣味性的观展方式,也更贴合当下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ChatGPT、生成式AI、生成式策展、数字收藏,以及观览的个性化行程与推送、文化IP的虚实呈现,科技已经无处不在。
也有为艺术赋能而生的交互装置,加入体感、触摸、赏味、嗅觉,使得体验变得立体和丰富,常常于无形中,将体验升格为感知领域的精神体悟,甚至重塑价值观、世界观,或进入社交和哲思的范畴。
行走于考古、文博、设计、共创等各个领域,这一图景的片段呈现出了它的博大精深,如同在树干的始端,望见铺展开去的支脉,每一支都值得深度探索。我们得以于此处的浮光掠影,漫步于几处发光点,去瞭望、体会、感受,最终获得真知。
⚓️
超时空对话
博物馆数字化的全球图景
我们与博物馆馆长、艺术家、策展人、创意工程师、设计师、学者和博物馆爱好者“面对面”,在与他们的时空对谈中,提炼出8个关键词,将博物馆数字化呈现为一个层次丰富、多脉络的树状图,让我们一起倾听、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
刘唱:
对话发起人
新媒体艺术家、跨学科学者、教育工作者、“明日博物馆”播客主理人。
近年来致力于博物馆交互科技、生成艺术、AI艺术、算法艺术等研究方向。她的作品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浦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Carroll/Flectch Gallery等地展出。
www.liuchang.work
01
吴志华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
关键词:古今无界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博物馆数字化图景一定是有一个来自远古的声音在召唤,教今人怎样把来自古代的器物之故事和盘托出。我们不能抛开叠加在文物后的背景去看待它、解读它,也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认知方式。当一件香港故宫馆藏的明清御窑瓷器,或金银器,或画作长卷的背景是香港大屿山,是维多利亚港,是西北的丹霞喀斯特,是山西云冈,是殷墟,是大漠,是森林,是北京的红墙绿瓦,我们对它的讲述也多少投射了今人的温度、认知、价值、观点、视觉设计。在香港故宫,可以躺下感受乾隆皇帝对已故皇后追忆中诗歌的温度,潸然泪下,感动于诗句的悲鸣;可以拣选模拟古人的笔迹和画卷,于此地,你便与穿越千年的文化艺术共舞于时空下一脉相承的艺术动脉中。
图源|图虫:PEACELILY
02
金珊
美国达利美术馆“梦境挂毯”项目设计师,
GS&P公司创意技术工程师
关键词:梦幻共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博物馆中不乏代入式体验。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达利美术馆,观众通过第一视角与艺术家展开时空交流。在“梦境共创”(Dream Tapestry)交互装置中,可供6位观众同时输入的个人梦境开始编织,最终与OpenAI的DALL-A2人工智能作画工具共同完成一幅巨型12格的梦境“挂毯”,与达利的梦境相连,人工智能和科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份体验从此将陌生人相连,产生共识和共同记忆。美国艺术史学家詹姆斯·埃尔金斯在《绘画与眼泪》一书中提道:当观者一边流泪一边讲述着梦境对他的意义时,博物馆已升格为通往下一个精神域界的通道,给人以撼动人心的力量。
03
张晓菁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Power Station Of Art)
关键词:诗意在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当线上、线下的生活日益密不可分,社会中的身份认知和赛博世界中数字身份的属性,也日益交叉或脱离。尤其是在行动受限的时候,网络生活就是我们生活的本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且可以外延至无边界的数字冲浪。数字内容经由音视频进入我们的视听,让原本陌生的博物馆场域变成一个亲密无间的对话和聆听的沉浸式体验,进而更轻松地建立一个基于内容分享的艺术社群。线上内容由于突破了物理属性的限制,变得更为开放平等,更利于分享交流。“夜航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13届上海双年展特别播客栏目)将“水体”(双年展主题)带至耳边,此种形式也越发成为博物馆在物理空间以外能够继续滋养观者的独特方式。
04
苗晶
多媒体艺术家
关键词:数字考古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数字博物馆变成了艺术家创作的媒介,艺术家苗晶在《数字考古中的虚拟美术馆2号》这个虚拟场域中,沿用美术馆的方式方法,编年、策展、空间叙事、展示,都在数字媒介和新兴科技这一框架下,变成了有更多可能性的跨学科工具。艺术家找到天马行空的方式,并将美术馆变成一个载体,或是在线空间、一部游戏、一个虚拟时空,继续激发灵感。这种新型的理解方式,革新惯有思维、赋能创想,使博物馆成为一个生长型概念,而非实体空间本身。
05
沈晓峰
苏州博物馆
关键词:云览畅游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博物馆为今人收藏着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髓,也不断地充盈着当下社会时代产物的精华,不断以渐进和包容的方式展示、诉说、传承文化精神给我们的下一代。博物馆开放新思,从孩童视角出发,将不同社区、年龄、职业的社群通过文化艺术而连接。苏州博物馆将展览移步云端,在苏博西馆的“罗马:城市与帝国”的展览空间中,加入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等科技元素,使观众得到互动体验。苏州博物馆未来也将融入虚拟人偶设计,将导览和讲解的角色代入至观展中,使其更具策展性与文化性。
06
王实
博物馆爱好者
关键词:随机漫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若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那这座挪亚方舟一定会在古迹、遗址中停靠,从博物馆中始航的船舶,带领我们穿梭千年的历史、诗篇、文化、生活。每个时期的文物古迹都很重要,结合来看,才能勾勒出历史的纵深感。高科技的考古技术为这些历史遗迹带来福祉,例如,利用“碳-14”(Carbon-14)提高对断代分析的效率,同时也让仪器的精确性取代赤手空拳的“不择手段”,对出土文物更好的保护和更持久的留存,弥补了文物在出土时色泽和材质便灰飞烟灭的巨大遗憾。
07
达米安·福普 (Damian Fopp)
瑞士苏黎世设计博物馆
(Museum für Gestaltung Zürich)策展人
07
麦克·蒂斯 (Maike Thies)
瑞士苏黎世设计博物馆
(Museum für Gestaltung Zürich)策展人
关键词:游戏奇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今年,美国博物馆联盟的《趋势报告》将“可持续生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在瑞士苏黎世设计博物馆中,正在展出以游戏为主题的展览——“游戏、设计、今日”(Game Design Today),呈现游戏作为创作媒介所带来的艺术价值、教育意义、疗愈作用。游戏以第一视角邀约观众成为故事制造者,有时也释放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重新审视和思考。作为教育的角色,正因为它是一种代入式的媒介,青少年或许更能从游戏中,领悟关于社会背景、经济、政治,甚至战争等深刻的问题,而非传统的说教与灌输方式。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与精神疗愈、身体疗愈、运动疗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渊源。
08
汪栋杰
无界美术馆馆长
关键词:科技赋能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在艺术与科技互相赋能的语境下,在观看与触摸、虚拟与现实的变换和转化中,身体与作品、边界与无界、实体与虚空,共融相生。当调动五感的沉浸式体验升格为一种对于体感体验的发掘时,观众对于艺术的理解将进入更深层次。普鲁斯特效应这一理论中提到,人类75%的情感记忆都储存在嗅觉这个感官中,嗅觉作为记忆最忠实的载体,成为最难以察觉又尤为重要的感官。那些无法复刻的气味反而承载了我们大部分的记忆。情感、视觉、气味、记忆、触摸、声音,五感的通途都可在“无界美术馆”“无相艺术空间”中体现,美术馆调动感官形成通感式的体验方式,用艺术语言增强五感共通的机会和途径。观众在“无界”“无相”中的参与,给交互沉浸式作品带来了新元素,互动共创赋予在馆作品新的内容和新生,也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在此处,艺术作品并非与己无关的一幅画作或一座雕塑,而是激发观众灵感,引领其成为创作者的一种可能。
文|刘唱
编辑|长人
- end -互动有礼!
你喜欢哪些博物馆?
通过留言和评论分 享 给 我们 吧 ~
我们将在5月24日(周三)
从评论中随机抽取 2位 粉丝朋友
各送出 《时尚旅游》5月刊 一本!
如 果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 手 指
点击右下 【在看 】 吧~
Y o u M a y A l s o L i k e
【 点 击 图 片 查 看 更 多 】
发 现 “ 在 看 ” 和 “ 赞 ” 了 吗 , 戳 我 看 看吧
上一篇:建发·山外山温泉公园开业啦!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度渐涨的陪诊服务,离专业化还有多远? “我脑子里有北京22家大医院的地图。”两年前,闫军儒还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闲暇时
芍药成了销售“头牌” 康乃馨每枝9元左右 母亲节来临,鲜花热销。过去多年都是康乃馨唱主角,但这两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5月7日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X 关闭
X 关闭